
Editorial
大館當代美術館「信任&迷惑」

「信任&迷惑」是關於「確定」與「偶然」的對話:身體和無形之物,以及短暫相遇的變革力量,音樂與魔術,活著的幸運——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相關問題。大館當代美術館全新群展「信任&迷惑」於2021年5月5日至12月5日舉行。
由大館資深策展人譚雪及知名國際策展人Raimundas Malašauskas策劃的新展將呈現幾部曲,不斷於展覽現場和網絡上演化與累積。「信任&迷惑」邀請大家觀察—事物如何從相互的關係之中產生:聲音、手勢、氣味、身份——並讓大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,就算被圍繞於華麗景觀之中,你會感到驚喜,卻又留意發掘你的內心風景。

「信任&迷惑」展覽場景 大館當代美術館 2021年5月5日至12月5日 關尚智攝
新展將這「白立方」空間改變成一個不斷轉化的環境,容納著活動與感覺,成為一個適合行動、互動以及邀請耳朵和身體作深度聆聽的空間。甫進入展覽,即有幾齣表演活現眼前,同時亦有幾齣看不見的表演正在進行。

楊沛鏗《學做一個愛樹的人》 2021 關尚智攝
當你在展覽中遊走,你可能會被以下種種所吸引:鳥兒和人類的對話聲;一系列從未發表過的攝影人生回顧作品;突然發生的獨舞;一個令你想起香港某座公共雕塑的姿態;五音不全合唱團唱出的一段旋律;一件漸變成戲劇道具的聲音雕塑;一粒打開新嗅覺的分子;一次公開表演排練;一卷傳遞你最喜愛的電台節目聲音的泡沫床墊;一棵用盡所有方法被保護起來的樹,以至於令它無處可尋;一篇講述虛擬存在與全球暖化的錄影信件,等等。

Felix Gonzalez-Torres《「無題」(北方)》1993年 關尚智攝
紐約州巴德學院藝術研究中心,赫賽爾美術館MarieluiseHessel Collection收藏
© Felix Gonzalez-Torres 鳴謝Felix Gonzalez-Torres基金會
「信任&迷惑」關注自然循環與日常儀式的重要性——是前人與我們的生活之錨。展廳劃分成「白天」和「黑夜」兩個空間,由一個短暫的「日落」相連。「白天」內的作品不斷成長和發展;而在每一章節,「黑夜」會呈獻單人或雙人藝術家作品。滿月是潮汐最深、樹林最躁動之時,展覽內的變化都會隨之而來。有些藝術家的作品會在展廳內數月,但不斷以新形式呈現;也有新作品會擇時出現。

Claudia Fernández《星座》2015年 關尚智攝
人聲是最生動和直接的交流方式,為了向它致敬,我們每周都會在 www.trusting.hk 發布由藝術家、作家、詩人和編舞家創作的聲音作品;在此,你也可以找到代表月亮的陰曆,指引你觀訪未來的段落。
參展藝術家包括:
Tarek Atoui(1980年生於黎巴嫩,現居巴黎)
Celeste Burlina(1988年生於意大利,現居柏林)
Alice Chauchat(1977年生於法國,現居柏林)
Mette Edvardsen(1970年生於挪威,現居奧斯陸)
Claudia Fernández(1965年生於墨西哥,現居梅里達)
Felix Gonzalez-Torres(1957年–1996年,美國)
許思樂(1992年生於香港,現居海牙)
Ricky Jay(1946年–2018年,美國)
北井一夫(1944年生於中國,現居東京)
Nile Koetting(1989年生於日本,現居柏林及東京)
Lina Lapelytė(1984年生於立陶宛,現居維爾紐斯及倫敦)
Nicholas Mangan(1979年生於澳洲,現居墨爾本)
毛利悠子(1980年生於日本,現居東京)
潘岱靜(1991年生於中國,現居柏林)
Liliana Porter(1941年生於阿根廷,現居紐約)
Sean Raspet(1981年生於美國,現居底特律)
Algirdas Šeškus(1945年生於立陶宛,現居維爾紐斯)
Sriwhana Spong(1979年生於新西蘭,現居倫敦)
楊沛鏗(1988年生於中國,現居香港)
余美華(1978年生於香港,現居柏林)與Xavier Le Roy(1963年生於法國,現居柏林)
「信任&迷惑」
2021年5月5日至12月5日 (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開放)
大館藝術展廳
免費入場 (預約參加導賞團)